走出“空虚感”困境
向精神自满出发
在看完一场期待已久的电影后,突然感到伤感?
在见到思念已久的人后,突然感到空虚、迷茫?
在成功完成一个目标后,突然感到无所事事、后无动力?
这样的情绪或行为在心理学上被称为“空虚感”。
空虚感是指一种内心的空洞、空虚或无聊感,常常伴随着缺乏目标感、存在感、归属感等情绪体验。在心理学中,空虚感被认为是一种存在于自我和环境之间的不和谐状态,是个体在生命历程中的一种心理反应。
作为一种常见且易被忽略的心理现象,它所带来负面情绪、心理落差以及消极行动,总是在毫无反应时将人拉入牢笼,如果不及时解决,便会落入它危险的、致命的陷阱。
“吾日三省吾身”,在陷入“空虚感”的困境时,可以尝试做一下几种方法,带着自己走出“空虚感”。
1.每天找一些值得期待的事情
困难的人际关系、压力大的工作、遭受损失和失败,这些情况都可能造成挥之不去的空虚感出现。忙碌的生活让我们很容易与自己失去联系。
没有乐趣、毫无意义的生活会让我们总觉得少了点什么。要打破这种循环,你可以考虑寻找一些让自己有所期待的事情。以下几个问题可以为你提供帮助:
◍ 今天有什么具体的事情能让我开心?
◍ 我可以为自己设定的简单、可实现的目标是什么?
◍ 我可以摆脱哪些让我感到压力很大的事情?
2.选择自我同情
许多人总是把照顾他人放在第一位。以至于出现了两种后果:
(1) 放弃了自己的需求和愿望;
(2) 在花时间精力满足自己的需要时,竟感到内疚和可耻。
当照顾别人已经自己负担过重、身心俱疲时,可以通过练习自我肯定的方法来恢复自我同情心。研究表明,不断提醒自己所重视的价值观,会对我们的幸福产生积极影响,并保护我们免受可能的威胁和挑战。
这里有一些问题可以帮助你提高自我同情的水平:
◍ 当我没有达到自己的期望时,我要如何对待自己?
◍ 我是否给自己充足的时间去做我喜欢的活动?
◍ 我是否主张自己并维护自己的界限?
◍ 我是否愿意满足自己的社交、情感和身体需求?
◍ 我是不是总花时间在社交媒体上和他人比较,而不是专注于自己?
这类日常的心灵保健行为和自我的积极暗示提醒,可以有效帮助减少空虚感。
3.其他方法
还有许多方法可以选取,便不一一细说了,如:
◍ 增强归属感制定明确的目标和计划
◍ 增强动力感培养自我意识
◍ 了解自己的需求和价值观并保持积极的心态
◍ 学会正面应对挑战和困难并适度的放松和休息
◍ 缓解心理压力和紧张情绪
面对“空虚感”一定要重视,且及时摆脱。在这里送给大家一句话:“认真时工作,糊涂时读书,独处时思考,难过时睡觉。”